新时代先锋网:全新视角聚焦新时代中的先锋事迹!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主页 > 热点导读 >

探寻新时代文学创作新路径 ——“她视角·民间与世界”作家创作研讨会侧记

时间:2025-11-19 12:45 来源:未知 作者:蚂蚁全媒体


 

探寻新时代文学创作新路径

——“她视角·民间与世界”作家创作研讨会侧记

文/任茂华(武汉)

       初冬的北京,阳光灿烂,满街金黄。十一月初的一场华文女作家盛会——“她视角·民间与世界”作家创作研讨会的召开,让京城初冬的轻寒有了暖意。来自海内外近三十位编辑、作家、评论家欢聚一堂,共同探寻新时代创作的新路径。

       文狐网总编辑方敏在致辞中说,“她视角”不是狭隘的标签,而是作家以细腻的感知、坚韧的共情,剖开生活的肌理,让那些被忽略的细碎情感、平凡故事,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。“民间”是创作的原乡,真正能唤起世界性情感的中国故事,一定诞生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,也一定来源于最具鲜活气息的市井日常里。她视角下的民间,让东方故事能与全球生命体验对话,在小叙事里长出大格局。“她视角”与更趋多元的观察角度,能提炼出既有鲜明民族特色、又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故事,参与并丰富世界文学。

 

编辑视角下的创作方向

 

      《十月》杂志社执行主编季亚娅从创作高度、质量要求角度,就拓宽女性写作视野、推动新女性写作、女性写作的创造力等方面进行了讲述。她说海外华文写作要拓宽创作领域,书写海外的亲身生活经历,这些内容对国内读者具有陌生感和吸引力,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。对于投稿,她强调,要学会换位思考,认真对待写作,静下心来仔细打磨文字,提高写作质量,以便作品能被看见。《十月》开辟了“从现在出发”,关注基层作者和当下农村写作,对AI写作秉持开放性的态度,因为人类历史上经历的几次“换笔”、换媒介,每一次都带来了文学题材的巨大变化。

      《散文》杂志社执行主编张森围绕散文的审美趣味、思想内核、表达呈现与创作边界作了交流发言。他说,最近几年,写作潮流与时代发生变化,纸媒等发稿平台大幅度缩水,基层作家原来主要依靠的省市县级的地方报刊,曾经是他们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。自从新媒体兴起后,加之疫情的冲击,导致大量停办,基层作者纷纷涌向大刊,大刊还没建立接受这么多作者作品的准入制度,同时基层创作者缺乏比较职业化的文学发表经验和生活体验,众语声喧、良莠不齐,所以出现一时混乱的状态。特别是AI时代,流量为王,作为创作者不要盲目追求流量,仍然坚持内心对文学的道德坚持。

      《文艺报》编辑宋阿曼重点阐述了华文写作的可持续性、散文创作存在的问题和民间叙事的价值。她说到,新时代的女性写作与以往有很多不同,伍尔夫曾当年说,女性要建立一间自己的房子。当下女性写作已经不仅仅是一间房子、一种生活空间的满足,而是一种生活模式的建立,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。女性写作不仅要安放自己的身体,还要安放心灵。好的创作,不要局限于单一性别,而是要有雌雄同体的状态,不仅仅满足于自恋式,家庭、情感式,而是要有普遍意义的、世界眼光的个人叙事。

 

作家视角下的交流碰撞

 

      研讨会中,来自海内外的作家们热情高涨,真诚交流,分享着自己的创作灵感与心得。

      日本华文作家元山里子说,对身处海外的作家而言,国内文学大刊的编辑,是遥远的、高高在上的存在,没想到他们可以这样走出编辑室、走进作家群,让作家零距离倾听他们以丰饶的“经验”为舟,以坚定不移的“理念”为舵、确定方向,最终以通过打磨的精彩“细节”为桨,推动作家的作品,稳稳地抵达读者心中。作为一个在海外以中文和外文写作的双语作者,深受鼓舞。曾经被评论家称为在“混血作家之间写作”的元山里子最后表示,她将在今后越来越广阔的文学生态中,发挥自己的优势,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。

       洛杉矶华文作家邱明认为,她视角·民间与世界创作研讨会的主题耐人寻味,民间与世界从包含关系,变成了并列关系。对邱明来说,文狐网是她的心灵之家,她每天五小时写作,文狐网都为她收藏和刊发,如今应该有百万字之多。在这个全民写作的时代,纯文学是最不赚钱的,当也是最有魅力的。

 日本华文作家弥生说,参加这次“她视角·民间与世界”作家创作研讨会,聆听了文学刊物老师们的有关对文学与创作的思考和研究,认识了来自海外的和来自于国内各地的作家们,收获颇多。女性在生活中,总是会多一些责任和担当,在创作上,也会更多一点的细腻和感性,“她视角”的观察和思考,是一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。一个人很不容易地来这个世界走一趟,好好地做一回自己,好好地创作一些自己的文学作品,分享给读者,生命才更有意义。

     北京90后文学博士尹姝红分享她的观点时说,这次会议给了写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而不囿于性别的公共空间。女性作者经由日常经验的开掘,历史人文的观照以及对语言与叙事之美的孜孜探寻,建构起国内与海外、乡土与世界自由发声、平等互动的场域,让海内外作者在这个实体化的异托邦中体验到书写的民间性。

 

       纽约华文作家南希说,很高兴参加这次研讨会,在自己的家乡与文友交流学习,很有收获。她向大家介绍她来自纽约,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,曾当过知青、记者、编辑、服装设计师。在海外重拾华文创作之后,发表了大量文章,现在是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。南希还介绍协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海外华文女作家群体,被称为北美华文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希望与各位老师文友多交流,拓宽写作视野、推动华文创作、提高创作力。     

       西安诗人哈岩凌在发言中表示,这次会议是一场“从泥土到星空”的文学实践交流。因为在写作的炼金术中,泥土是语言最初的胎动,而星空,是词语挣脱引力后的远征。“民间”不是固守,而是根脉;“世界”不是终点,而是这条根脉自然生长、开枝散叶后所能触及的无限空间。如果说“民间”是纵向挖掘,是寻找血脉、语言和灵魂根系的旅程;那么“世界”则是横向的旷野,向外眺望,在对话、参照与融合中确认自身位置的探索。精神的超越,在叙事中完成自我与世界的诗意和解。 

      与会作家中,还有甘肃作家牧子、贾黎萍,云南作家刘作芳,上海作家心堪、瑞萧,日本华文作家秋靳,南京作家田琳,贵州作家黄彩梅、唐建华,厦门作家刘春英、保定作家陈玉兰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。

华文写作新愿景

      此次“她视角·民间与世界”作家创作研讨会的成功举办,具有重要意义。不但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、交流和合作的优质平台,也促进了海内外作家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,在文学的花园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。

      在新大众文艺兴起的时代浪潮中,海内外作家站在文明互鉴的高度上,通过文学创作,一定能肩负起写作者应有的使命。作家们相互激励,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,为华文文学的繁荣发展增添绚丽的色彩。这场研讨会,也将成为华文写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,激励着更多的海内外华文作家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、砥砺前行,共同开创华文写作的新局面,书写华文文学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
上一篇:财经快讯:共工社现场直击 | 第十六届津台会背后的两岸融合密码

下一篇:没有了

蚂蚁传媒网 | 网站简介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

版权所有:新时代先锋网@2021 闽ICP备2021013525号-1

联系邮箱:mayimedia@qq.com微信号: cnmy2021联系QQ:3559356856

如有侵权,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,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来源